2008年11月25日 星期二

家有建寶第25期 教師訪談整理 227班 林明進老師

家有建寶

奉獻建中的歲月二十五載,國文科林明進老師溫和明理的帶班風格、認真務實的教學態度,一直以來受到許多學生的愛戴敬重。憑著二十五年的紅樓歲月,以及一對寶貝兒子也都是建中校友的淵源,明進老師對於建中孩子的瞭解可能比許多建爸建媽來得更加深刻。

建中孩子的學習特質—富能力、缺自信、重同儕學習

問起明進老師對於建中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觀察,他很認真的說,「我覺得,建中孩子很有能力,但是缺乏自信」。
「建中孩子在校外有自信,尤其是穿上建中制服,自信在新環境中可以充分展現;但一進了校門,大家都是穿著建中制服的學生,許多人內心會有惶恐感,擔心被評比,自信心也因此較為不足。」他接著補充。
如同社會常有的觀感,明進老師也認為,建中孩子相當聰明且大多認真讀書。然而,或許部分社會大眾認為建中人雖然會讀書卻很自私,關於這點明進老師為建中孩子抱屈,他認為這其中很多只是外界對建中孩子的誤解,「事實上因為孩子一路走來學習的挫敗少,自我實現的能力強,尋求外在協助的機會少。建中的孩子不是自私,而是需要老師引導他們學習同儕合作。」
另一方面,建中孩子的聰明也反映在教師的教學方法上。教師在教學上較無負擔、較不需擔心學生進度跟不上的問題,但聰明的學生們也同時檢視著教師的教學,因此每位教師教學都各有一套方法,並且願意不斷在教學上追求突破。
除此之外,明進老師發現,學生們有另一種更加寶貴的學習管道來自於同儕學習。「學生們各有長才,從同儕彼此的互動交流,說不定更能瞭解對方學習上的困難與障礙,同時藉由同儕學習更能培養孩子問題解決的能力。有時候學生沒跟上老師課堂上某個問題的解題說明,同一個問題經由同儕換個角度理解題目,很可能茅塞頓開。」

時代變遷 學習特質改變
上述特質是建中孩子的「傳統」嗎?明進老師可不這麼認為,「早期建中的孩子較具反骨,因當時時代環境是理想化、大學化、具有崇高與聖潔性的;現今建中的孩子較為規距與一般性,也就是常態分配的趨勢。」
明進老師進而表示,「十五年前建中大學化,學長們努力閱讀課外讀物,甚至有學長在高中階段就把史記與資治通鑑讀完了;而現今的學生,教科書內容的加深加廣,加上功利主義、考試壓力與教育政策的影響下,造成補習風氣的盛行。但補習背後的真正動機,其實就是自信心不足與時間管理缺乏,需借助補習而產生的依賴。」


學習的量增質降 需強化自我管理與心態調適
提到補習,明進老師特別表示,現今學生受到學校、補習班、教材與能力指標等影響,讀書的份量不斷增加,但質卻反而下降,這也因此牽涉孩子在學習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國中時,學習大都排定了考試與讀書進度,但上了建中,大不同於以往的學習型態,課業方面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能力,其間自我調適的準備也顯得十分重要。「建中的孩子相當在乎學習成就,但在我的教學經驗中,很多在校沒沒無名的學生,在大學卻是很優秀的領導者。」因此明進老師鼓勵孩子在學習心態上找回理想性,尋覓追求與超越的動機。

成績是要由孩子學習為自己負責 「負責,是負責把這件事情做好!」
學習需帶著追求理想與超越的動機,但成績對高中生來說卻是很現實的檢驗。明進老師的兩個孩子都是建中校友,也相繼考上台大,他又是怎麼看待建中孩子的分數表現呢?
「為自己負責!」他如是說,「負責,是『負責把這件事情做好』,而不僅是擺著一個『做不好,我就來承擔』的態度。」
乍聽之下,這樣的邏輯相當有趣,但深思之後卻是蘊含哲理,「負責把這件事情做好」,遠比「做不好,我就來承擔」的態度更加正向積極。「有建中孩子常會說『資優班的比我好』,但其實應該是要調整心態為,『我要和他一樣好!』」
因此在提升成績與學習策略上,明進老師提供孩子二點建議:第一點是認識自己並全力以赴地準備。有很多學生花了很多時間茫然,這是很可惜的。第二點是看待自己在班上的成績,必須要學習接受與往前(以班上前三分之一為目標),因為先學習接受,才有進步的空間與動力。此外,不要花時間後悔,並學習有計劃的發現自己的位置在哪裡。
家長其實不必過度關心,交給孩子為自己負責,老師家長可以予以協助,但孩子才是問題的主要發現者與解決者。

成績不是關心孩子的唯一指標
明進老師表示,擔任導師時和家長的接觸有百分之九十的原因是成績,而親子衝突的主要原因也往往是成績。就他的觀察,其實孩子會與家長產生衝突僅是一種抗拒的行為表現,其背後動機往往是擔心家長一直過度關心成績。
家長在這個時期,除了成績之外,也可以適度的關心孩子的時間管理、情緒管理、人際交友、社團生活、生命與身體與孩子有關的面向,成績真的不是關心孩子的唯一指標。家長也可以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其崇高、理想與未來的觀點,閱讀才有意義。

最後,明進老師鼓勵建中孩子培養「謙虛」、「負責」、「合群」、「懂得認錯」等幾種特質,「智商是天賦,但擁有智慧卻是恆久的,」「建中的孩子有身為領袖的氣質,但需培養成為領袖的能力。」他以「學習做一個領袖」期許建中孩子,在教師與家長的引領下,未來自立自律地在社會上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