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段不算短的酷暑假期,我可以想像您們過得很充實,出國旅遊、社團聚會、迎新送舊,忙不更迭地。一年前剛入建中的青澀之氣,應該也老早就褪去了,高三老大哥忙著他們的前程,打他們的天下。政權無條件交到您們的手上,這塊土地今年是真正屬於您們的!
返校日,走進悲情的二二八教室,那是一個有點偏僻的角落,老人家我氣喘吁吁地更上兩層樓,打開名單一瞧,只認識李宣澤與繆昕,一股濃濃的想念,一波一波衝了上來,看來我是有點不捨您們了,硬漢的心酸了,我不是怕您們讀不好,建中的紅樓才子都有硬裡子功夫,這一點我很清楚。
當天,各位能體會,我兩三下我就讓他們解散回家了。繆李二生幫我搬家,格外努力與熱情,走了兩趟,汗流得很願意,換成您們,一定也是這樣的。我沿著回辦公室的路線蹣跚走去,神經質的往各班探頭探腦,見到了幾個,表情木然呆滯,就像我班上大部分新夥伴的模樣,我想,過不了太久,我們都會適應的。聚散離合,人生都是如此,希望很快您就能生龍活虎似地融入新的環境當中。
高二這一年,您們當家,經過一年建中生活的淬煉,您們ㄧ定可以得心應手,做什麼事都會做得漂漂亮亮的,我喜歡看到您們充滿自信的眼神,但也不要忘了要做個負責把事情做好的男人。邁向每一步,都不讓自己有後悔的機會,這樣子,您就可以拍拍胸脯,大聲地說:我做到了! 功課、生活、社團、親情、友情,都是您們必須每天經營的對象,管理好您們的情緒,管理好您們的時間,管理好您們的行為,讓認識與不認識您的人,都能因您卓越的領袖氣質、高超的智慧、練達的言行舉止、淵博的學識、圓通的進退、高度的理想格調、迷人的翩翩 風采,而由衷興起對您的尊敬。我話多了,祝福您們!
2008年5月27日 星期二
臥虎藏龍––代序
從黃山太平索道往下走,可以看到山腳下有一大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沿途有傾圮的破廟,殘朽的禪寺,焙茶的老叟,優閒的雉雞;也有懸泉飛瀑,澗谷綠潭,白泉如練傾瀉直下,溪水如鏡清澈見底。在芙蓉峰和枕頭峰之間,翡翠池靜靜地流淌著。四周都是黃山特有的竹子,每一片青綠的竹葉都詩意得很,你會陶醉在這種情境中而物我兩忘,李安取竹林做比劍的場景,讓天下人眼界為之一亮,嘖嘖稱奇!但是很少人注意片名–「臥虎藏龍」的由來。
在竹林旁的野徑間,一座只剩斷垣殘壁的禪院,破舊荒涼,蔓生的雜草兀自崢嶸著,橫躺著的一塊灰褐的老石,上頭刻著「臥虎」兩個大字,鮮紅的光彩,不會放過任何朝覲的遊客,觀光的旅者也爭著與它留影。臥虎,虎虎生威,人人見得著。那龍呢?飛躍在天,在無盡處?還是潛藏於地,在隱微處?仰觀天影,緲不可知;我走入了溪谷。
溪色如碧,清涼沁人,溪底的勝景不遑多讓,迷人的風光,一幕接著一幕,你很容易忘記剛剛所興起的好奇。尋尋覓覓,覓覓尋尋,翡翠池的右側,最隱密的石群間,終於出現一塊不顯眼但老而彌堅的石頭上,鐫刻著翡翠一般綠的「藏龍」二字。我沉思了許久。黃山天下奇,固然不假;龍藏於密,含章不爭,更是黃山腳下的傳奇。
北臺灣的藏龍,在紅樓的每個黑板前、在滔滔不絕的鐸聲中。黃山的龍,雖然潛藏難找,尚可以撥荊棘而見龍跡;建中的龍兄龍弟,韜光養晦,數十年如一日;龍姊龍妹,樹木樹人,仍不改初衷。奮勉留給自己,光彩留給學生。建中的臥虎,虎姿不凡,人來人往,大家都叫他們「紅樓才子」;建中的藏龍,變化莫測,能以美利利建中,不言所利,大矣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原本神龍見首不見尾,難以窺其全豹。六、七年前龍界開了一扇門,想一窺建中藏龍的獨門絕學有譜了,「建中學報」堂堂推出第七期!
建中的光環,是凝聚百年來建中人的星星之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建中的偉大,是累積萬千學子從南海路上走出來的自由學風。初來建中,我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戰戰兢兢;深耕建中,我以發現教育界精英齊聚建中而欽佩驚喜。每一個清晨,我都有一種近乎狂熱的盼望,盼望又是美麗的一天,有理由佇留紅樓川堂,分享琳琅滿目的捷報,令人快意的是,它竟然可以一直的來,不停的連戰皆捷。這樣的成就,光有第一流的學生是不夠的!
百年老店可以寫的故事很廣,可以歌頌的人物很多,百年以後呢?學生有學生要肩負的傳統與使命,老師們也沒有閒著。放眼望去,「建中學報」已經孤單寂寞地走了七個年頭。建中師長們有建中師長們的邏輯,不為別的,卓越,就是要永遠走在最前頭!眼看著學報端出一道道的嘉肴美味,我忍不住要說:「建中的老師真的是第一流!」
在竹林旁的野徑間,一座只剩斷垣殘壁的禪院,破舊荒涼,蔓生的雜草兀自崢嶸著,橫躺著的一塊灰褐的老石,上頭刻著「臥虎」兩個大字,鮮紅的光彩,不會放過任何朝覲的遊客,觀光的旅者也爭著與它留影。臥虎,虎虎生威,人人見得著。那龍呢?飛躍在天,在無盡處?還是潛藏於地,在隱微處?仰觀天影,緲不可知;我走入了溪谷。
溪色如碧,清涼沁人,溪底的勝景不遑多讓,迷人的風光,一幕接著一幕,你很容易忘記剛剛所興起的好奇。尋尋覓覓,覓覓尋尋,翡翠池的右側,最隱密的石群間,終於出現一塊不顯眼但老而彌堅的石頭上,鐫刻著翡翠一般綠的「藏龍」二字。我沉思了許久。黃山天下奇,固然不假;龍藏於密,含章不爭,更是黃山腳下的傳奇。
北臺灣的藏龍,在紅樓的每個黑板前、在滔滔不絕的鐸聲中。黃山的龍,雖然潛藏難找,尚可以撥荊棘而見龍跡;建中的龍兄龍弟,韜光養晦,數十年如一日;龍姊龍妹,樹木樹人,仍不改初衷。奮勉留給自己,光彩留給學生。建中的臥虎,虎姿不凡,人來人往,大家都叫他們「紅樓才子」;建中的藏龍,變化莫測,能以美利利建中,不言所利,大矣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原本神龍見首不見尾,難以窺其全豹。六、七年前龍界開了一扇門,想一窺建中藏龍的獨門絕學有譜了,「建中學報」堂堂推出第七期!
建中的光環,是凝聚百年來建中人的星星之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建中的偉大,是累積萬千學子從南海路上走出來的自由學風。初來建中,我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戰戰兢兢;深耕建中,我以發現教育界精英齊聚建中而欽佩驚喜。每一個清晨,我都有一種近乎狂熱的盼望,盼望又是美麗的一天,有理由佇留紅樓川堂,分享琳琅滿目的捷報,令人快意的是,它竟然可以一直的來,不停的連戰皆捷。這樣的成就,光有第一流的學生是不夠的!
百年老店可以寫的故事很廣,可以歌頌的人物很多,百年以後呢?學生有學生要肩負的傳統與使命,老師們也沒有閒著。放眼望去,「建中學報」已經孤單寂寞地走了七個年頭。建中師長們有建中師長們的邏輯,不為別的,卓越,就是要永遠走在最前頭!眼看著學報端出一道道的嘉肴美味,我忍不住要說:「建中的老師真的是第一流!」
前 言
哲學家解決眾生心靈的苦悶,指引精神的愉悅;
醫學家拯救人們肉體的危難,再造生命的光華。
「仁心仁術」,是醫師懸壺濟世的第一道座右銘。我們台大心臟移植團隊始終是打著這個旗號,穿梭在手術臺之前,為患者尋找生命的機會。
國內的移植醫學已甚具規模,心臟移植醫學尤其是犖犖其大者。掌握生命的原動力,讓生命的活力重現,是我們團隊的標籤。心臟衰竭的末期絕望病人,藉著心臟移植,可以重獲新生命,找回新希望。當我們看到換心後的病人,浸潤在重生的喜悅之中,我們團隊的夙夜憂勤,就注入更飽滿的續航力。
心臟移植是團隊合作、集體奉獻的成果。自病患心臟衰竭的搶救、接受者的選擇、器官的勸捐、捐贈心臟的摘取、移植手術的進行、術後的照顧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臨淵履冰、謹慎從事,不能掛萬漏一。台大醫院擁有各個不同醫學領域的最優秀人才,無時不刻在殫精竭慮、貢獻所長,為患者作最好的診療。以外科手術為例:台大醫院最近十年來的手術死亡率為5%,遠較全世界10%的平均率為低;接受台大心臟移植手術,10年的存活率為75%,比起全世界45%的平均率尤佳;這些客觀的數據,充分展現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極為優越的完整醫療成就。
在李源德院長的鼓勵和指導下,特別召集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的成員,根據大家多年來實際參與心臟移植醫療合作的寶貴經驗,筆之於書,留下典範,以便與心臟移植界的先進共同分享,同時揭開心臟移植的專業面紗,提供完整知識造福需要的病人,指引迷津,解答疑惑。參與本書編寫的作者,都是各方獨領風騷的佼佼者。平時操其聖手,救治病患,夜以繼日,閒暇無幾。此次能不分彼此、群策群力,毫不藏私的提出寶貴經驗,深入淺出的寫成本土化的知識,是難得的會「心」一聚,特別給大家排除萬難的掌聲。此外,尚有許多飽學的專家,囿於時空所限,不及揮其如椽大筆。異日有時,希望能共襄盛舉,齊添杏林佳話。
本書經過審慎擬具大綱後,再敦請 作者分別撰寫;集腋成裘,彙編成冊,字字珠璣,擲地有聲,可謂:「一時俊傑,百花齊放」。再度感謝所有參與編寫的作者,一方面感謝諸君對本書作出最大的貢獻,一方面感謝諸君對病患的熱情照顧。移植團隊,心連心;移植患者,心變新。大家共同走出生命的無限可能。
本書將使台大心臟移植團隊今年夏天走上書架伸展台。這一本書的誕生,是我們救人以外,第一次曼妙的演出。
2001‧6‧23
醫學家拯救人們肉體的危難,再造生命的光華。
「仁心仁術」,是醫師懸壺濟世的第一道座右銘。我們台大心臟移植團隊始終是打著這個旗號,穿梭在手術臺之前,為患者尋找生命的機會。
國內的移植醫學已甚具規模,心臟移植醫學尤其是犖犖其大者。掌握生命的原動力,讓生命的活力重現,是我們團隊的標籤。心臟衰竭的末期絕望病人,藉著心臟移植,可以重獲新生命,找回新希望。當我們看到換心後的病人,浸潤在重生的喜悅之中,我們團隊的夙夜憂勤,就注入更飽滿的續航力。
心臟移植是團隊合作、集體奉獻的成果。自病患心臟衰竭的搶救、接受者的選擇、器官的勸捐、捐贈心臟的摘取、移植手術的進行、術後的照顧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臨淵履冰、謹慎從事,不能掛萬漏一。台大醫院擁有各個不同醫學領域的最優秀人才,無時不刻在殫精竭慮、貢獻所長,為患者作最好的診療。以外科手術為例:台大醫院最近十年來的手術死亡率為5%,遠較全世界10%的平均率為低;接受台大心臟移植手術,10年的存活率為75%,比起全世界45%的平均率尤佳;這些客觀的數據,充分展現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極為優越的完整醫療成就。
在李源德院長的鼓勵和指導下,特別召集台大醫院心臟移植團隊的成員,根據大家多年來實際參與心臟移植醫療合作的寶貴經驗,筆之於書,留下典範,以便與心臟移植界的先進共同分享,同時揭開心臟移植的專業面紗,提供完整知識造福需要的病人,指引迷津,解答疑惑。參與本書編寫的作者,都是各方獨領風騷的佼佼者。平時操其聖手,救治病患,夜以繼日,閒暇無幾。此次能不分彼此、群策群力,毫不藏私的提出寶貴經驗,深入淺出的寫成本土化的知識,是難得的會「心」一聚,特別給大家排除萬難的掌聲。此外,尚有許多飽學的專家,囿於時空所限,不及揮其如椽大筆。異日有時,希望能共襄盛舉,齊添杏林佳話。
本書經過審慎擬具大綱後,再敦請 作者分別撰寫;集腋成裘,彙編成冊,字字珠璣,擲地有聲,可謂:「一時俊傑,百花齊放」。再度感謝所有參與編寫的作者,一方面感謝諸君對本書作出最大的貢獻,一方面感謝諸君對病患的熱情照顧。移植團隊,心連心;移植患者,心變新。大家共同走出生命的無限可能。
本書將使台大心臟移植團隊今年夏天走上書架伸展台。這一本書的誕生,是我們救人以外,第一次曼妙的演出。
2001‧6‧23
皖勝姐
一樣的娟秀清新,曾經很熟悉的字跡,又回來了! 沒有可強的羽化登仙,我們不曉得要得過且過到幾時,如果同學會辦得成,他也算為班上作了最大的奉獻,考慮為他立個銅像。
命之遽忽,天人不忍,況早夭如阿強者乎?惟人生百年,殤固不永,壽亦短暫,茍如此,壽夭蓋遲早後先耳,何必久哀!有同窗共硯的好友隆重送他一程,還要我們有生之年談論他緬懷他,亦一幸也;亦步亦趨,養生養壽,獨老一世,焉知不是一種不幸。這麼看來,他這一趟蘇州行,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我們該妒忌他是感情上的暴發戶,他死我埋,我死誰葬?誰會這麼如數家珍地說我們的故事。訃聞上的生平事略,是林弟弟為他在人間留下的見證。雖不免有斧鑿的應酬痕跡,識之者自會同掬一把淚水。
生命既無常,有老友促膝長談、把酒臨風,話桑麻、挖瘡疤,葷素雅俗都不忌,捧腹噴飯皆所宜,人生之樂,盍過於此!剎那即永恆,洵不誣也,很多事需要歲月才能體會,也只有時間的推移,我們才學會﹁珍惜﹂的節奏。
什麼時候辦同學會雖未敲定,有機會有時間,大家可以經常碰頭,讓彼此交換幸福美滿的經驗,讓我們的老婆更任勞任怨,讓您們的老公更視若至寶,這是同學會的第一件美事。
命之遽忽,天人不忍,況早夭如阿強者乎?惟人生百年,殤固不永,壽亦短暫,茍如此,壽夭蓋遲早後先耳,何必久哀!有同窗共硯的好友隆重送他一程,還要我們有生之年談論他緬懷他,亦一幸也;亦步亦趨,養生養壽,獨老一世,焉知不是一種不幸。這麼看來,他這一趟蘇州行,是一樁穩賺不賠的買賣,我們該妒忌他是感情上的暴發戶,他死我埋,我死誰葬?誰會這麼如數家珍地說我們的故事。訃聞上的生平事略,是林弟弟為他在人間留下的見證。雖不免有斧鑿的應酬痕跡,識之者自會同掬一把淚水。
生命既無常,有老友促膝長談、把酒臨風,話桑麻、挖瘡疤,葷素雅俗都不忌,捧腹噴飯皆所宜,人生之樂,盍過於此!剎那即永恆,洵不誣也,很多事需要歲月才能體會,也只有時間的推移,我們才學會﹁珍惜﹂的節奏。
什麼時候辦同學會雖未敲定,有機會有時間,大家可以經常碰頭,讓彼此交換幸福美滿的經驗,讓我們的老婆更任勞任怨,讓您們的老公更視若至寶,這是同學會的第一件美事。
向 「全方位的台大心臟移植團隊」 致敬
生命貴乎精彩,不貴乎長短。長也罷,短也罷,畢竟都是有限; 偉業強調永續,不強調獨享。你也好,我也好,剎那就是永恆。
「台大心臟移植團隊」,是秉持這個精神凝聚起來的!裡頭的成員,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良醫;比之於馬兒,個個都是日行千里的良駒。然不居功,不矜伐,一切的令譽美名,惟團隊是歸。由於不分彼此,所以個個成大器;由於協同奉獻,所以聲聞自遠。多一分胸襟,就多一分成就。對於台大心臟移植團隊來說,旁人鼓不完的掌聲,並非偶然;我想,誠摯的向您們致敬,也應該是一種必然!
自民國七十六年,臺大醫院進行了國內第一例心臟移植以來,迄今已超過一百六十例,約佔全亞洲心臟移植的四分之一,在臨床及基礎醫學各方面的研究,也獨步亞洲地區。臺大醫院心臟移植的發展,有下列兩個特色:
一、移植團隊
以往外科手術的治療,皆以一位主治醫師負責全部的成敗。從術前評估、開刀手術、術後照顧、至門診追蹤,皆由同一位主治醫師負責。但心臟移植牽涉器官捐贈及排斥,移植後的重生及身心各方面的調適等諸多問題,為了求取最佳的治療品質,臺大醫院的心臟移植以團隊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的治療模式。王水深教授在朱樹勳教授過去建立的基礎上,整合整個移植團隊,提供心臟移植病患術前術後最佳的醫療照顧。有嚴重心臟衰竭,藥物不能控制的病患,先轉介到王水深教授、許榮彬醫師的門診,進行術前評估,如認為可能需要移植,再入院進一步做詳細的評估。若評估結果確認需要移植,則在移植前特別門診追蹤,給予特別的藥物治療,減輕心臟衰竭的症狀,讓病人保持在最佳狀態,以等候心臟移植的機會。當有適當的捐贈者出現時,陳益祥醫師帶領的「摘心小組」或坐飛機,或坐救護車專程趕往,在取出心臟後,以第一時間趕回臺大醫院。此時王水深教授、許榮彬醫師已準備好將捐贈心臟植入最適當的受贈者體內。術後病人移往加護病房,在柯文哲醫師細心照顧下,度過最危險的時期,待病情穩定、心臟充分發揮功能後,再移往普通病房由周迺寬醫師接手,以後的門診長期追蹤也由周迺寬醫師負責。
排斥是移植後最可怕的併發症,這些病人必須定期接受心肌切片檢查是否有排斥現象,由李啟明醫師負責操作心肌切片,取出的心肌樣本,立刻由病理科連晃駿醫師進行最精確的病理判讀。術後的復健由陳思遠醫師負責,務必把病人重新調整到術後最佳狀況。張上淳教授則負責所有的感染照會,不分假日,24小時把關,不少病人能度過感染的危機,其居功厥偉。精神科李明濱教授、丘彥南醫師等,從開始就幫我們篩除不適合的病人,術後還幫助病人進行心理建設。護理師曹傳怡就像這些病人的褓姆,術前術後的衛教、住院安排、疑難雜症的第一線諮詢、無論醫療或非醫療的雜務,全由她一手包辦。社工室朱志奇社工員則是病人的張老師,請款補助、生活、就業各種協助皆靠他。每個星期三早上,心臟移植團隊的討論,皆針對各負責醫師有疑問的部分提出討論,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在李源德院長和心臟內科廖朝崧主任及心臟外科王水深主任的號召下,最近更增加星期六的心臟內外科聯合討論會,進一步討論那些病人應進入心臟移植等候名單,那些應改用其他治療方式。事實上,臺大醫院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濟濟,各個領域皆有國內最頂尖的專家。這種打破明星醫師單打獨鬥,改由專家團隊集治療的方式,是國內醫療史嶄新的里程碑。例如台灣是B型肝炎盛行區,很多B型肝炎帶原者在器官移植後,因抗排斥藥的使用,免疫力下降,導致B型肝炎猛爆性復發而致死;本院有一些B型肝炎帶原者的心臟移植病患,術後復發B型肝炎,在肝炎大師賴明陽教授協助下,皆能有效處理,化險為夷。其他許多奇怪的併發症,在台大醫院內總能找到頂尖的專家幫忙處理,而減少了死亡率及後遺症。我們最近10年的手術死亡率約5%,10年的存活率約75%,較全世界心臟移植的10%死亡率,45%的10年存活率為佳。十年來臺大醫院心臟移植的成功,其實也反映了臺大醫院的百年功力及完整的醫療照護。
二、全方位的醫療
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狀況,應有不同的治療;同樣的道理,心臟移植並非是治療心臟衰竭唯一的方式。臺大醫院在全方位治療的概念下,發展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依據病人當時的狀況,而給予最適當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毛地黃、利尿劑、血管升壓素轉化酵素抑制劑、乙型阻斷劑、前列腺素,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療等),機械性循環輔助器,和外科手術(如心室減容術、二尖瓣修補術、心臟移植等)。曾有一位擴大性心肌症病人突發急性心臟衰竭,先裝設體外維生系統暫時維持生命,因體外維生系統裝設容易,適於危急病人使用,但缺點是無法久用。因此在病人狀況穩定後,再送入開刀房裝設左心室輔助器。左心室輔助器可長期使用,但裝置費時費事,工程較浩大,費用又龐大。此病人在使用心室輔助器二百二十二天後,終於等到合適的心臟而接受心臟移植,目前術後三年,健康狀況仍然良好。從體外維生系統,經心室輔助器到心臟移植,任何一個環節未配合得宜,皆無法成功治療病人的痼疾。臺大醫院有各種治療法可供選擇,依病人狀況依次使用,提供最佳治療方式。
展望未來,臺大醫院將引進更多心臟衰竭的內外科治療法,包括心臟節律器、新型藥物、新手術方式,並結合內外科成立心臟衰竭治療中心,提供嚴重心臟衰竭病人的最佳治療,以造福更多病人。 無論那一個領域,天生異稟或十項全能的熱門明星,的確有很多人穎脫而出,集鋒芒於一身。但要真正從事化腐朽為神奇的偉大工程,非有組織嚴密的分工無以成之。「鼫鼠五技而窮」、「樣樣通,樣樣鬆」的警語,讓我們團隊成員更深耕自己的領域,更尊重別人的專業。尊重,成就了我們的黃金組合;專業,造就了我們的超越巔峰。 「峰高無坦途」,我們會更用心; 「更上一層雲」,我們會更用功! 伙伴們,我向 諸君:「敬禮。」
轉載自台大醫網第6期
「台大心臟移植團隊」,是秉持這個精神凝聚起來的!裡頭的成員,個個都是獨當一面的良醫;比之於馬兒,個個都是日行千里的良駒。然不居功,不矜伐,一切的令譽美名,惟團隊是歸。由於不分彼此,所以個個成大器;由於協同奉獻,所以聲聞自遠。多一分胸襟,就多一分成就。對於台大心臟移植團隊來說,旁人鼓不完的掌聲,並非偶然;我想,誠摯的向您們致敬,也應該是一種必然!
自民國七十六年,臺大醫院進行了國內第一例心臟移植以來,迄今已超過一百六十例,約佔全亞洲心臟移植的四分之一,在臨床及基礎醫學各方面的研究,也獨步亞洲地區。臺大醫院心臟移植的發展,有下列兩個特色:
一、移植團隊
以往外科手術的治療,皆以一位主治醫師負責全部的成敗。從術前評估、開刀手術、術後照顧、至門診追蹤,皆由同一位主治醫師負責。但心臟移植牽涉器官捐贈及排斥,移植後的重生及身心各方面的調適等諸多問題,為了求取最佳的治療品質,臺大醫院的心臟移植以團隊方式,開創了一個新的治療模式。王水深教授在朱樹勳教授過去建立的基礎上,整合整個移植團隊,提供心臟移植病患術前術後最佳的醫療照顧。有嚴重心臟衰竭,藥物不能控制的病患,先轉介到王水深教授、許榮彬醫師的門診,進行術前評估,如認為可能需要移植,再入院進一步做詳細的評估。若評估結果確認需要移植,則在移植前特別門診追蹤,給予特別的藥物治療,減輕心臟衰竭的症狀,讓病人保持在最佳狀態,以等候心臟移植的機會。當有適當的捐贈者出現時,陳益祥醫師帶領的「摘心小組」或坐飛機,或坐救護車專程趕往,在取出心臟後,以第一時間趕回臺大醫院。此時王水深教授、許榮彬醫師已準備好將捐贈心臟植入最適當的受贈者體內。術後病人移往加護病房,在柯文哲醫師細心照顧下,度過最危險的時期,待病情穩定、心臟充分發揮功能後,再移往普通病房由周迺寬醫師接手,以後的門診長期追蹤也由周迺寬醫師負責。
排斥是移植後最可怕的併發症,這些病人必須定期接受心肌切片檢查是否有排斥現象,由李啟明醫師負責操作心肌切片,取出的心肌樣本,立刻由病理科連晃駿醫師進行最精確的病理判讀。術後的復健由陳思遠醫師負責,務必把病人重新調整到術後最佳狀況。張上淳教授則負責所有的感染照會,不分假日,24小時把關,不少病人能度過感染的危機,其居功厥偉。精神科李明濱教授、丘彥南醫師等,從開始就幫我們篩除不適合的病人,術後還幫助病人進行心理建設。護理師曹傳怡就像這些病人的褓姆,術前術後的衛教、住院安排、疑難雜症的第一線諮詢、無論醫療或非醫療的雜務,全由她一手包辦。社工室朱志奇社工員則是病人的張老師,請款補助、生活、就業各種協助皆靠他。每個星期三早上,心臟移植團隊的討論,皆針對各負責醫師有疑問的部分提出討論,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在李源德院長和心臟內科廖朝崧主任及心臟外科王水深主任的號召下,最近更增加星期六的心臟內外科聯合討論會,進一步討論那些病人應進入心臟移植等候名單,那些應改用其他治療方式。事實上,臺大醫院最大的優勢就是人才濟濟,各個領域皆有國內最頂尖的專家。這種打破明星醫師單打獨鬥,改由專家團隊集治療的方式,是國內醫療史嶄新的里程碑。例如台灣是B型肝炎盛行區,很多B型肝炎帶原者在器官移植後,因抗排斥藥的使用,免疫力下降,導致B型肝炎猛爆性復發而致死;本院有一些B型肝炎帶原者的心臟移植病患,術後復發B型肝炎,在肝炎大師賴明陽教授協助下,皆能有效處理,化險為夷。其他許多奇怪的併發症,在台大醫院內總能找到頂尖的專家幫忙處理,而減少了死亡率及後遺症。我們最近10年的手術死亡率約5%,10年的存活率約75%,較全世界心臟移植的10%死亡率,45%的10年存活率為佳。十年來臺大醫院心臟移植的成功,其實也反映了臺大醫院的百年功力及完整的醫療照護。
二、全方位的醫療
不同的病人、不同的狀況,應有不同的治療;同樣的道理,心臟移植並非是治療心臟衰竭唯一的方式。臺大醫院在全方位治療的概念下,發展各式各樣的治療方式,依據病人當時的狀況,而給予最適當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如毛地黃、利尿劑、血管升壓素轉化酵素抑制劑、乙型阻斷劑、前列腺素,及一氧化氮吸入治療等),機械性循環輔助器,和外科手術(如心室減容術、二尖瓣修補術、心臟移植等)。曾有一位擴大性心肌症病人突發急性心臟衰竭,先裝設體外維生系統暫時維持生命,因體外維生系統裝設容易,適於危急病人使用,但缺點是無法久用。因此在病人狀況穩定後,再送入開刀房裝設左心室輔助器。左心室輔助器可長期使用,但裝置費時費事,工程較浩大,費用又龐大。此病人在使用心室輔助器二百二十二天後,終於等到合適的心臟而接受心臟移植,目前術後三年,健康狀況仍然良好。從體外維生系統,經心室輔助器到心臟移植,任何一個環節未配合得宜,皆無法成功治療病人的痼疾。臺大醫院有各種治療法可供選擇,依病人狀況依次使用,提供最佳治療方式。
展望未來,臺大醫院將引進更多心臟衰竭的內外科治療法,包括心臟節律器、新型藥物、新手術方式,並結合內外科成立心臟衰竭治療中心,提供嚴重心臟衰竭病人的最佳治療,以造福更多病人。 無論那一個領域,天生異稟或十項全能的熱門明星,的確有很多人穎脫而出,集鋒芒於一身。但要真正從事化腐朽為神奇的偉大工程,非有組織嚴密的分工無以成之。「鼫鼠五技而窮」、「樣樣通,樣樣鬆」的警語,讓我們團隊成員更深耕自己的領域,更尊重別人的專業。尊重,成就了我們的黃金組合;專業,造就了我們的超越巔峰。 「峰高無坦途」,我們會更用心; 「更上一層雲」,我們會更用功! 伙伴們,我向 諸君:「敬禮。」
轉載自台大醫網第6期
我是林居正
我是林居正,今年十五歲,畢業於國語實小、金華國中,目前就讀建國高中ㄧ年級。父親母親都在教育界服務,爸爸是建國高中教師,媽媽是國語實小教師,從小在開明的教育之下成長。哥哥林執中也是建中校友,現就讀台大法研所,是我崇拜的偶像。
我從小便偏愛與自然相關的活動,觀察花草樹木、研究生物習性都是我平常愛做的事,家中總是養著各式各樣的小動物,舉凡烏龜、小魚到獨角仙、鍬形蟲,甚至是小雞小鴨都曾是我家中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動物們相處在一起,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是看到他們優游自在,自己便也忘卻了煩惱。考上建中,毫不猶豫選擇生物研究社,作為課餘的桃花源。
國語實小選入創意組,也是哥哥的學弟,所做的專題研究也和生物脫離不了關係,一份是研究藍腹鷴、一份是研究螢火蟲,經過有系統的科班學習,我才了解,生物並不只是用肉眼所見的那麼簡單,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和奧祕蘊藏其中,這更加深我研究生物的決心,自此以後,我就開始盡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夢想有一天能夠參透大千世界中種種生物的奧秘。
希望這次中央研究院高中生命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我能有機會更上一層雲,好好的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畢竟生物界看似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複雜,或許,窮盡自己所有心力也難窺生物世界的堂奧,但是能夠實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想走的路,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吧!
父親喜歡文學,選擇他的興趣,作為他一生的志業,他活得很快活;哥哥當年在建中也是為了興趣,從三類組轉到ㄧ類組,選擇台大法律系就讀,現在在台大法研所也全心投入基礎法學。我們的家簡簡單單,健健康康,父母尊重我們的決定,我們喜歡自己喜歡的志趣,也十分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人生方向,父親這樣做,也這樣教我們,我們也打算在「一輪明月,兩袖清風」的家訓中,走我們做自己主人的人生,務實地開展自己的世界,我不只期盼要成為生物領域的菁英,更希望自己能造福世界,做天下第一等的學者,打造第一流的成就,做一個名垂青史的生物學家!
中研院,我來了!
我從小便偏愛與自然相關的活動,觀察花草樹木、研究生物習性都是我平常愛做的事,家中總是養著各式各樣的小動物,舉凡烏龜、小魚到獨角仙、鍬形蟲,甚至是小雞小鴨都曾是我家中的一份子,我喜歡和動物們相處在一起,雖然他們不會說話,但是看到他們優游自在,自己便也忘卻了煩惱。考上建中,毫不猶豫選擇生物研究社,作為課餘的桃花源。
國語實小選入創意組,也是哥哥的學弟,所做的專題研究也和生物脫離不了關係,一份是研究藍腹鷴、一份是研究螢火蟲,經過有系統的科班學習,我才了解,生物並不只是用肉眼所見的那麼簡單,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有著無窮無盡的知識和奧祕蘊藏其中,這更加深我研究生物的決心,自此以後,我就開始盡力充實自己的知識,夢想有一天能夠參透大千世界中種種生物的奧秘。
希望這次中央研究院高中生命科學資優生培育計畫,我能有機會更上一層雲,好好的磨練自己,充實自己,畢竟生物界看似如此簡單,卻又如此複雜,或許,窮盡自己所有心力也難窺生物世界的堂奧,但是能夠實踐自己的夢想,走自己想走的路,也算是給自己的一個交代吧!
父親喜歡文學,選擇他的興趣,作為他一生的志業,他活得很快活;哥哥當年在建中也是為了興趣,從三類組轉到ㄧ類組,選擇台大法律系就讀,現在在台大法研所也全心投入基礎法學。我們的家簡簡單單,健健康康,父母尊重我們的決定,我們喜歡自己喜歡的志趣,也十分堅持自己所堅持的人生方向,父親這樣做,也這樣教我們,我們也打算在「一輪明月,兩袖清風」的家訓中,走我們做自己主人的人生,務實地開展自己的世界,我不只期盼要成為生物領域的菁英,更希望自己能造福世界,做天下第一等的學者,打造第一流的成就,做一個名垂青史的生物學家!
中研院,我來了!
感謝詞–將心比心救人心
只有鳳首、豬肚、豹尾的前呼後應,才能編織出完美絕響的文章;文人們每一處細心推敲的美感,都是令人嘖嘖稱奇的文學驚豔;
結合評估、移植、追的一氣呵成,才能再造心衰竭病患的重生;醫師群每一處巧奪天工的聖手,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救命藝術。
每一次救人的移心指令,細琢磨,猶似巧匠定陶冶;
每一回救心的出擊行動,聲聲催,宛如鴻鵠九重天;
每一趟得救的重生之旅,望不盡,好像鐵軌一樣長。
將心比心救人心,我們真的做到了。這種沉重而甜蜜的負荷,台大心臟移植團隊的弟兄們,點滴在心頭。救心這條路,我們許下願景:我們要一筆一畫打造完美的品牌,我們要結結實實踏下每一個步履!謝謝每一位成員的奉獻與付出。我們再給我們一個期許:
上天造化萬物,我們美化人心。
台大心臟移植團隊 敬啟 2001‧6‧23
結合評估、移植、追的一氣呵成,才能再造心衰竭病患的重生;醫師群每一處巧奪天工的聖手,都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救命藝術。
每一次救人的移心指令,細琢磨,猶似巧匠定陶冶;
每一回救心的出擊行動,聲聲催,宛如鴻鵠九重天;
每一趟得救的重生之旅,望不盡,好像鐵軌一樣長。
將心比心救人心,我們真的做到了。這種沉重而甜蜜的負荷,台大心臟移植團隊的弟兄們,點滴在心頭。救心這條路,我們許下願景:我們要一筆一畫打造完美的品牌,我們要結結實實踏下每一個步履!謝謝每一位成員的奉獻與付出。我們再給我們一個期許:
上天造化萬物,我們美化人心。
台大心臟移植團隊 敬啟 2001‧6‧23
說點真的
小老弟們,你還記不記得﹁國文先﹂的第一堂課?我不是在賣弄。
後來,老人家我將自以為是人生智慧的教材,漸漸收了。原本以為你們是一等一的資優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優越,有責任多裝一點東西給你們。我的期待並沒有落空,你們的領悟力特別高,一點就靈,我暗暗竊喜,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但是,像一部大吸納機的諸君,可以吸走知識的每一個片段,卻捕捉不到智慧的精華,人文的學問不能移入言行舉止,我知道:那是空的。同學們可以安頓好每一絲的知識,卻不見自我安頓的成長,那是我的責任,當老師的要加油了。人生該有的歷練還沒有出爐,智慧的點化是不能偷跑的。那會是另一種揠苗助長。所以,我回歸基本面。
當我發現:你們當中的多數,仍和其他班一樣,很多普通常識也很貧乏時;當我發現:你們當中的多數,仍和其他新駝客一樣,只是抱著教科書長大的孩子時,我慶幸我掉頭的是時候,我們先打打底,把該懂的先扎實的學好。
多少個奧林匹亞的獎牌,多少個臺大醫科、電機、資工、法律,原本是建中人該有的能耐,當老師的,只有與有榮焉,不敢掠美。這樣是健康的。
如果有人說你的學生很懂事、很窩心、很成熟、很合群、很會替別人想,這時候,稍為有一點勇氣的師長,都願意站出來分享。那是樹人的驕傲。
上課伊始,我推出第一道菜|地山謙的微旨,算是一種心訣。我知道你們懂,懂的層次是知識,那是你的聰明;我也發現,你們並沒有真懂,不懂的層次是人生的慧力不足,那不是你們的錯,很多事需要時間來解決。
二十年來,我們見過很多資優生,也為很多多才多藝的紅樓才子喝采、讚歎過!有更多的難過是,學生只有能力聽掌聲,只有本事給噓聲,到過建中演講的學者名流,有幾個有膽子來第二次?﹁人不輕狂枉少年﹂,是指這個嗎?出了建中校門,很多人扶搖直上,超越巔峰;君不見,還有更多的學長並不順心,如果我們有權幫他們找原因,你說:會是哪些呢?
你們才來一個學期,路還很長,我只是說真話,不必太在意,也不必太沉重,就當作﹁恨鐵不成鋼﹂吧!
做一個國文老師,我也很自責。浸淫文學領域幾十年,教書也教到進入退休的暴風圈之中,總是修不成風流倜儻的氣質,從身上也嗅不出經史子集的書香,滿臉橫肉,可鄙者多。多的是流裡流氣,少的是文質彬彬。如此裝扮,站在你們的講臺前,實在有說不出的褻瀆。所以,從開學以來就趴著呼呼大睡的那位有真知灼見的同學,我不怪你。
我多麼希望能培養你們多一點人文的素養,要知道人文哲學的腳步和數理科學不同,多一點浪漫、多一點沉思、多一點想像、多一點閱讀、多一點澄靜、多一點琢磨、多一點領略,你才能抓住文學列車的節奏,也才有更好的機會享受生命的光華!
也許,多數同學只能是數理資優,那是上帝的事,不能苛求你們,話說回來,這不也就夠了嗎?有幾個建中人擁有這一頂亮晶晶的桂冠?但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還是不死心:同學們!人文世界充滿著數不清的驚奇,可以陶冶你的性情、增進你的慧智、充實你的知識,讓你一次又一次的陶醉,一次又一次的流連忘返。太陽雖然暖和,還得要你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字裡行間有點老氣橫秋,原諒我的倚老賣老,不好聽的話不一定值得聽,卻一定逆耳掃興;上了年紀的人,不是不知道囉嗦的下場,像隻討人嫌的烏鴉呼吶喊叫的,說穿了只想對自己交代。當有一天,你也這麼嘮嘮叨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時候,你就知道你已經脫胎換股,可以稱得上是盡責任的男人了。有那麼一天,請打個手機給我。如果我活得夠長的話。
涉過一道河
還有一條江
翻過一座山
又有一架嶺
這就是跋涉的命
峰高無坦途
更上一層雲
新的年來了
讓我們一起共鳴─達達的馬蹄聲
林明進 鞠躬 馬年前夕小老師催逼下的自白
後來,老人家我將自以為是人生智慧的教材,漸漸收了。原本以為你們是一等一的資優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很優越,有責任多裝一點東西給你們。我的期待並沒有落空,你們的領悟力特別高,一點就靈,我暗暗竊喜,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但是,像一部大吸納機的諸君,可以吸走知識的每一個片段,卻捕捉不到智慧的精華,人文的學問不能移入言行舉止,我知道:那是空的。同學們可以安頓好每一絲的知識,卻不見自我安頓的成長,那是我的責任,當老師的要加油了。人生該有的歷練還沒有出爐,智慧的點化是不能偷跑的。那會是另一種揠苗助長。所以,我回歸基本面。
當我發現:你們當中的多數,仍和其他班一樣,很多普通常識也很貧乏時;當我發現:你們當中的多數,仍和其他新駝客一樣,只是抱著教科書長大的孩子時,我慶幸我掉頭的是時候,我們先打打底,把該懂的先扎實的學好。
多少個奧林匹亞的獎牌,多少個臺大醫科、電機、資工、法律,原本是建中人該有的能耐,當老師的,只有與有榮焉,不敢掠美。這樣是健康的。
如果有人說你的學生很懂事、很窩心、很成熟、很合群、很會替別人想,這時候,稍為有一點勇氣的師長,都願意站出來分享。那是樹人的驕傲。
上課伊始,我推出第一道菜|地山謙的微旨,算是一種心訣。我知道你們懂,懂的層次是知識,那是你的聰明;我也發現,你們並沒有真懂,不懂的層次是人生的慧力不足,那不是你們的錯,很多事需要時間來解決。
二十年來,我們見過很多資優生,也為很多多才多藝的紅樓才子喝采、讚歎過!有更多的難過是,學生只有能力聽掌聲,只有本事給噓聲,到過建中演講的學者名流,有幾個有膽子來第二次?﹁人不輕狂枉少年﹂,是指這個嗎?出了建中校門,很多人扶搖直上,超越巔峰;君不見,還有更多的學長並不順心,如果我們有權幫他們找原因,你說:會是哪些呢?
你們才來一個學期,路還很長,我只是說真話,不必太在意,也不必太沉重,就當作﹁恨鐵不成鋼﹂吧!
做一個國文老師,我也很自責。浸淫文學領域幾十年,教書也教到進入退休的暴風圈之中,總是修不成風流倜儻的氣質,從身上也嗅不出經史子集的書香,滿臉橫肉,可鄙者多。多的是流裡流氣,少的是文質彬彬。如此裝扮,站在你們的講臺前,實在有說不出的褻瀆。所以,從開學以來就趴著呼呼大睡的那位有真知灼見的同學,我不怪你。
我多麼希望能培養你們多一點人文的素養,要知道人文哲學的腳步和數理科學不同,多一點浪漫、多一點沉思、多一點想像、多一點閱讀、多一點澄靜、多一點琢磨、多一點領略,你才能抓住文學列車的節奏,也才有更好的機會享受生命的光華!
也許,多數同學只能是數理資優,那是上帝的事,不能苛求你們,話說回來,這不也就夠了嗎?有幾個建中人擁有這一頂亮晶晶的桂冠?但是,老王賣瓜,自賣自誇,我還是不死心:同學們!人文世界充滿著數不清的驚奇,可以陶冶你的性情、增進你的慧智、充實你的知識,讓你一次又一次的陶醉,一次又一次的流連忘返。太陽雖然暖和,還得要你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字裡行間有點老氣橫秋,原諒我的倚老賣老,不好聽的話不一定值得聽,卻一定逆耳掃興;上了年紀的人,不是不知道囉嗦的下場,像隻討人嫌的烏鴉呼吶喊叫的,說穿了只想對自己交代。當有一天,你也這麼嘮嘮叨叨,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時候,你就知道你已經脫胎換股,可以稱得上是盡責任的男人了。有那麼一天,請打個手機給我。如果我活得夠長的話。
涉過一道河
還有一條江
翻過一座山
又有一架嶺
這就是跋涉的命
峰高無坦途
更上一層雲
新的年來了
讓我們一起共鳴─達達的馬蹄聲
林明進 鞠躬 馬年前夕小老師催逼下的自白
自序──一件美麗的差事
教改的狂濤驚浪,排闥而至,來勢。第一線的中小學教師莫不戰戰兢兢,尚能見招拆招;家長手足無措,呈現重度的憂心忡忡;至於莘莘學子,只好載浮載沉,走一步算一步了。教改發燒以來,從北到南,一波接一波的不平之鳴,響徹雲霄,千夫所指,可謂炮口一致:﹁教育改革這部列車,開得太橫衝直撞了!﹂
憑心而論,從大學入學考試到高中入學考試,以國文作文新研發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而言,事實上,是一種健康的突破。長期以來,在各級作文考試中,包括高中大學聯考、特考、高普考、甚至於研究所考試,千篇一律,幾乎都以論說文為唯一命題的形式。過去為因應應試作文的方向,在分數現實的趨勢下,全省各地到處林立的作文班,建構出一套專門應付作文的﹁新八股文﹂,還蠻管用的。
君不見,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所教出來的不同學生,寫出來的作品,標準化得幾乎如出一轍。當作文著重背公式、套古今例證、熟記名人佳句,發展的結果,寫作文逐漸變成寫問答題,學生分門別類,有一套套必須死記的資料,這些都是得分的祕訣。只要審題不太離譜,免於離題的危機,考場上,人腦好比電腦,看準了題目,就可以從腦子裡清楚地叫出不同目錄下的檔案,然後從從容容,洋洋灑灑,一揮而就。起承轉合,四平八穩;首尾呼應,段落井然;開門見山,主題鮮明;行文毫不造次,分數十分一致;內容形同影印複製,寫法宛如孿生兄弟。愈是明星學校的學生,筆桿下的產品愈見雷同。
應試作文的公式化,除了練就十拿九穩的分數之外,並沒有按部就班培養出真正精確、明白的語文表達能力。到了高等學府,不管讀哪一個科系,都需要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可是,我們發現從小學一路寫到高中的作文根柢,到了大學全派不上用場,寫報告沒有表達獨到主張的能力,閱讀書籍沒有整理摘要的能力,寫起論文更沒有整合歸納的能力。這是因為寫慣了天馬行空的筆,從小沒有建立精準、邏輯、明白、清楚、周延、完整的寫作習慣,一旦從實用的角度要求落實語文的正確表達,不少學生寫不來高度概括的文字,也不習慣表達縝密嚴謹的文章。這是幾十年來,臺灣大學生在寫作能力上的怪現狀。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急於扭轉學生寫作上的弊病,以及建立語文表達的正確習慣,研究發展多年之後,設計出題題都有豐富情境的作文,從句子的基本組織能力、段落的組織能力、篇章的組織能力,三管齊下。基於﹁考試領導教學﹂的事實,從大學入學考試下猛藥,期許由上而下,扭轉乾坤,引導正確的寫作方向。這和過去由下而上,溫和而有計畫的研究|實驗|發展|執行,有很大的不同。
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大學國文考科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已經穩穩當當地走出一片美麗的天空;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全省各高中推甄入學也依樣畫葫蘆,狠狠地給國中生上了幾場震撼教育。民國九十年起,基本學力測驗因為標榜各學科題目簡單化、生活化,對於閱卷主觀性強,給分的公平性長期為人所詬病的﹁作文﹂,卻遲遲沒有推出。大考中心的作文閱卷方式有了新的改革方案,高中入學的基本學測,國文作文在閱卷技術研發成熟之後,建立一套標準化,並且合乎客觀性、公平性的完善模式之後,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堂而皇之地推出正宗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到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江也好,河也好,都會流向同一個大海。作文的新菜單,離不開中華料理;菜量有大有小,題目有長有短,都不是你胡扯瞎說能擺平的!
作文佔了大學入學國文考科一半的成績,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受到的重視,毋庸置疑;高中入學基本學測,一旦推出新型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您準備好了沒?在強調語文表達能力的測驗目標是落實語文與文學、創意與實用並重的前題下,國中生、高中生都應有循序漸進的進階學習。寫作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它依然講究章法、結構、布局、內容、修辭等的綜合表現,題型則推陳出新,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現行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在語文運用與文學寫作之中,有區隔也有融合,除了要全面地先揚棄過去套公式的八股寫法外,更需要腳踏實地,有計畫的習作,才能日起有功,徹底脫胎換骨。
憑心而論,從大學入學考試到高中入學考試,以國文作文新研發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而言,事實上,是一種健康的突破。長期以來,在各級作文考試中,包括高中大學聯考、特考、高普考、甚至於研究所考試,千篇一律,幾乎都以論說文為唯一命題的形式。過去為因應應試作文的方向,在分數現實的趨勢下,全省各地到處林立的作文班,建構出一套專門應付作文的﹁新八股文﹂,還蠻管用的。
君不見,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所教出來的不同學生,寫出來的作品,標準化得幾乎如出一轍。當作文著重背公式、套古今例證、熟記名人佳句,發展的結果,寫作文逐漸變成寫問答題,學生分門別類,有一套套必須死記的資料,這些都是得分的祕訣。只要審題不太離譜,免於離題的危機,考場上,人腦好比電腦,看準了題目,就可以從腦子裡清楚地叫出不同目錄下的檔案,然後從從容容,洋洋灑灑,一揮而就。起承轉合,四平八穩;首尾呼應,段落井然;開門見山,主題鮮明;行文毫不造次,分數十分一致;內容形同影印複製,寫法宛如孿生兄弟。愈是明星學校的學生,筆桿下的產品愈見雷同。
應試作文的公式化,除了練就十拿九穩的分數之外,並沒有按部就班培養出真正精確、明白的語文表達能力。到了高等學府,不管讀哪一個科系,都需要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可是,我們發現從小學一路寫到高中的作文根柢,到了大學全派不上用場,寫報告沒有表達獨到主張的能力,閱讀書籍沒有整理摘要的能力,寫起論文更沒有整合歸納的能力。這是因為寫慣了天馬行空的筆,從小沒有建立精準、邏輯、明白、清楚、周延、完整的寫作習慣,一旦從實用的角度要求落實語文的正確表達,不少學生寫不來高度概括的文字,也不習慣表達縝密嚴謹的文章。這是幾十年來,臺灣大學生在寫作能力上的怪現狀。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急於扭轉學生寫作上的弊病,以及建立語文表達的正確習慣,研究發展多年之後,設計出題題都有豐富情境的作文,從句子的基本組織能力、段落的組織能力、篇章的組織能力,三管齊下。基於﹁考試領導教學﹂的事實,從大學入學考試下猛藥,期許由上而下,扭轉乾坤,引導正確的寫作方向。這和過去由下而上,溫和而有計畫的研究|實驗|發展|執行,有很大的不同。
從民國八十三年以來,大學國文考科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已經穩穩當當地走出一片美麗的天空;八十六年至八十九年,全省各高中推甄入學也依樣畫葫蘆,狠狠地給國中生上了幾場震撼教育。民國九十年起,基本學力測驗因為標榜各學科題目簡單化、生活化,對於閱卷主觀性強,給分的公平性長期為人所詬病的﹁作文﹂,卻遲遲沒有推出。大考中心的作文閱卷方式有了新的改革方案,高中入學的基本學測,國文作文在閱卷技術研發成熟之後,建立一套標準化,並且合乎客觀性、公平性的完善模式之後,相信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堂而皇之地推出正宗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到時候,大家就會發現,江也好,河也好,都會流向同一個大海。作文的新菜單,離不開中華料理;菜量有大有小,題目有長有短,都不是你胡扯瞎說能擺平的!
作文佔了大學入學國文考科一半的成績,語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與受到的重視,毋庸置疑;高中入學基本學測,一旦推出新型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您準備好了沒?在強調語文表達能力的測驗目標是落實語文與文學、創意與實用並重的前題下,國中生、高中生都應有循序漸進的進階學習。寫作的原理原則是不變的,它依然講究章法、結構、布局、內容、修辭等的綜合表現,題型則推陳出新,五花八門,應有盡有。現行的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在語文運用與文學寫作之中,有區隔也有融合,除了要全面地先揚棄過去套公式的八股寫法外,更需要腳踏實地,有計畫的習作,才能日起有功,徹底脫胎換骨。
自序─作文第一響——「我的志願」
◎ 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
◎ 你從來不懂得寫出最真實的感受
當我還是莘莘學子的時候,好像沒有人有系統、有步驟地教我們寫作文?因為老師課教不完!
當我已是為人師表的時候,好像也沒有效率、有計畫地教學生們寫作文,因為我們課真的教不完!
課程似乎永遠是上不完的。因此,最後「作文教學」也就順理成章地點到為止。學生作文寫不好,老師作文改不完,為了應付學校抽查,只能在唉聲嘆氣中度過多少夜半孤燈的歲月,甚者,還自嘆命運多舛,一定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要辛辛苦苦地還這個債,認命地讓朱顏改、佝僂著背、視也茫茫、髮也蒼蒼、齒牙又動搖,扛著「清高」卻又「坎坷」的道路,一步一步地提著良心的燈,戰戰兢兢地踐履著漫長而無邊的責任,最後,還要一起承擔「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的幫凶罪名。
說說我自己吧!
我平生的第一篇作文,你一定猜到了,它是——「我的志願」。那個年代都是從「我的志願」開始我們灰頭土臉的作文人生。從此,多數人都視作文為畏途,成就的永遠只有少數的幾個人。作詞作曲家李壽全先生寫過一首「我的志願」,那首歌的最後是這麼說的:「慢慢長大以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慢慢你會知道,每個人都差不多;慢慢你會知道,人生就是這麼過。」贏得很多人的迴響,那是一種解放。
「我的志願」,對我來說是一把匕首。在幼小心靈中,我被狠狠地捅了兩刀。這得從我的父親談起。
我的父親,雖然沒有像朱自清的父親那麼偉大,偉大的爸爸要很困難地跨過鐵道,去買朱紅色的橘子,加上蹣跚地步伐,才算擺成一個感人肺腑的「背影」。記憶的箱子,雖然裝不了太多東西,但是,我的父親,他顯然是個好爸爸,這個形象跟我的作文有關,我記得很清楚。照理說,世代佃農的人家,只有古樸的曬穀場和幾條老牛,可以驕其妻妾。他想把兒子雕塑成才子,他不是客家人,但是他很硬頸。
小三的某一天,我就要寫第一次作文了,我那只有受過兩年中文教育的父親,一定偷偷想過很多回,盤算如何讓他的準農家子弟徹底翻身的方法,從他很容易被看穿的眼神,我們父子彼此心照不宣,很快各就各位。那個晚上,父子倆在燭火下沙盤推演,老爸信誓旦旦地告訴我,老師會出什麼作文題目,從南到北大家都知道小三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永遠是:「我的志願」。
說著說著,父親拎著我走出戶外,曬穀場上秋老虎的餘熱未褪。老爸在絲瓜棚下,煞有介事地娓娓道出「他」的志願。記得,那是個靜謐的秋夜,滿天星斗,蟲鳴啾啾,感覺好極了!月娘的餘暉稀稀疏疏地照在父親的臉,樹影婆娑,他滔滔不絕,像棵大樹,也像個巨人。這篇作文,我決定做個孝子,完成父親的志願——鄉長。那種情境之下,你完全了解繼志述事,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差事。
從交完作業開始,老爸三天兩頭劈頭就問:「老師改得怎麼樣?作文發了沒?」他比我還關切。
老師終於挑出了三篇佳作,並且公開在課堂上朗誦了一遍。沒有我。那三位同學每人得了一支利百代鉛筆,和一包價值五毛錢的健素糖。
銜老爸之命,請教老師哪裡沒有寫好?
老師說:「阿明仔,小小年紀怎麼這麼不長進,只想當個鄉長。」原來是志願太小了。老師給我乙,他沒說我寫得好不好。這是我作文路上的第一刀,代父流血,隱隱作痛。但我並沒有絕望。
四年級,仍然是同一個老師教,第一篇作文,仍然是:「我的志願」。我天真地想,老師好像在給我機會。我鬥志十足,也要從老師手上拿一支利百代鉛筆,還有那五十顆甜蜜蜜的健素糖。
回家告訴爸爸,作文又寫「我的志願」了。
「哦?」爸爸顯然失望了,他了解老師等第的意義,更加賣力地當他的農夫。他眉宇深鎖。看來他完全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充其量我也只能是個拿鋤頭的命。那是個黯淡的月,也沒有星光夜語,我自個兒編織:「我的志願」。深思許久,自忖:老師是學科學的,他不是常講政治是條不歸路嗎?當鄉長,我真笨,我怎麼這麼沒有神經。我想寫科學家才是對味的,於是審慎地選擇了科學界的巨人——愛因斯坦,夠嗆了吧!一時之間,不免感到沾沾自喜。很久沒看到老爸笑了。課堂上寫得很順手,很期待發作文的那一刻,希望得個甲上,萬一被叫起來念的時候,ㄧ、ㄩ和ㄥ、ㄣ千萬要分清楚。
我耐心地等待,老師好像常常看著我,這是個好兆頭,心裡想如果寫得好被貼在公布欄上,爸爸一定會很驕傲地再摸摸我的頭。該發作文的前幾天,我興奮得睡不著,忍著沒告訴爸爸:「老師關懷的眼神。」
結果,我錯把愛因斯坦寫成牛頓,又被老師海削了一頓,那顆蘋果害死了我。這是作文路上的第二刀,血在我心裡迸射,我這才知道爸爸內心深沉的痛。從此以後,蘋果成為我最討厭的水果。
歲月如流水,流到什麼階段,照理說就應該有什麼樣的時尚。可是,到了五年級,換了老師,第一篇作文又出了一道令人怵目驚心的題目:「我的志願」。老爸常說:「人生的路不好走。」我想也是,「我的志願」,寫了兩次還不夠,這是什麼社會呀!
這一回,我帶一點抱怨和幾分感傷,完成了沒有什麼新鮮感的作文。
「大家都這麼說:在秋收農忙的時候,農人總是戴著斗笠,抱著稻穗笑呵呵!是嗎?
大家都這麼說:在夕陽滿天的時候,牧童總是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向晚霞!是嗎?
我沒有看過農夫抱著稻穗笑呵呵,我這個每天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從來不曉得橫笛為何物?……」
怯生生地,我站在講台前唸著我的傑作,很有光宗耀祖的感覺。原來,農人的孩子也能寫好作文。(當時很多深奧的詞語不曉得哪裡抄來的?)
我的志願大概的主題是:我尊敬農人,如果可以,將來我不想再當苦哈哈的農夫了。
何留吾老師斬釘截鐵地宣布:「林x進寫得很好,很有寫作天分。」他給我甲上上,從此我就飛上枝頭變鳳凰,彷彿成為一個小小的文學家了。長大以後,跌跌撞撞,倒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教書匠。
不久以後的某一天,老爸走出絲瓜棚,站在田埂邊,鋤頭上肩:他滿足地摸摸我的大頭:「作文好了,每一科都會好。」老爸活脫像個絲瓜棚下的哲學家,他的話到現在都還很管用。
◎ ◎ ◎ ◎ ◎ ◎ ◎ ◎ ◎ ◎ ◎ ◎
在黑板上出個題目,簡明扼要說幾句,就讓學生埋頭寫作文,是從前的作文文化,老師們並沒有懈怠,因為過去都是這麼教作文的。回想作文課的現場,自然是雙手托腮者有之,給老師來個畫像的有之,絞盡腦汁的有之,聊天哈啦的更是不少。到了第二堂課下半節,大家火燒屁股,這才振筆疾書了起來,趕得及的暗自竊喜地交給老師,多數人最後都是苦苦哀求:「老師明天交好不好?」這種結局,有經驗的老師都心裡有數,這是個失敗的作文課,寫得好的準沒幾個。
老師們也習慣了這種收作業的方式,因為老師的老師早就告訴他們:「寫作是天分,改作文是命。」所以,老師們認命又沒命地把黑髮漸漸地改白了;學生們也習慣了這種交作業的方式,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是個作文高手,所以,學生們苦命又賣命地把童年寫走了。
漸漸地,寫作文就成了大家公認的苦差事。學生也很體恤老師批改作文的辛勞,儘量從老師僅有的提示中去配合演出,所以,大多數的作文都寫得很像,老師的評語也差不多,作文嘛!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聰明的學生都清楚,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依照老師的說法按圖索驥,準沒錯。這樣的寫作態度漸漸約定俗成,老師不強求學生,因為寫作是天分;學生不強求自己,因為作文寫得好的,總是那幾個。
所以,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甚至很冤枉地在作文面前自卑了一輩子。
感謝「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如果不是寫了三遍,我不會有機會發現,原來用最熟悉最真誠的感受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我相信每一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都有感染人心、引起共鳴的能力。由於作文命題的技術千篇一律,了無新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所以,學生寫不上來;由於作文教學沒有按部就班、有系統的實施,所以,學生寫不下去。
學生對於審題、立意、構思、選材、布局等名詞耳熟能詳,可是當他們在進行寫作時,沿用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模式,提筆就寫,一瀉千里,管他去死,腦子裡完全不存在這些基本概念。不管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教好,還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學好,這個問題沒有人去正視它、反省它,所以也就「想當然耳」,在作文的國度,我們成了不會寫作文的子民了。作文的種子沒有興土宜,作文的生產力怎麼大豐收?
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都需要成熟的語文表達能力,正確傳遞訊息是起碼的寫作要求。但是,過去我們作文的學習過程,都在說明文的世界裡打轉,資料是老師剪貼的,說起道理天馬行空、依樣畫葫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這完全是因應各級作文考試下的產物,不管什麼題目都是一種寫法,聯考八股文於焉形成。
過去作文教學的方向除了僵化的應試導向外,另外,就是把學生當成中國文學系學生來雕塑。這兩種方向都造成填鴨式的作文教學,讓學生養成以寫問答題的方式來寫作文。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讀中國文學系,但是每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的養成階段,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
就像口頭表達能力一樣,每個人都有能力說得清楚;語文的表達能力不也是如此嗎?只是口頭的表達能力,只要雙方溝通良好,就達到傳遞訊息的表達效果。語文的表達能力,由於是透過文字的寫作,在「真實」、「精準」的基本條件下,它要求完整、明白、流利、周密。所以,嚴整度比口頭表達高。從小學到高中,接受了整整十二年的寫作歷程,仍然培養不出基本的「作文力」,除了教育政策外,「教」和「學」都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你也是在第一篇作文「我的志願」後,就摔下萬丈深淵而心灰意冷的失敗者,請聽我說:作文的基本功應從真實出發,然後再發展想像、虛構、思考等進階層次。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雄厚的作文力,寫作的第一次,就從最熟悉的材料、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實的經驗開始,這往往就是一趟愉快的作文旅程。
我可以從「我的志願」的斑斑血淚中脫穎而出,你也可以從真實的筆下出類拔萃。如果「作文力」對您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需要,那你就要從作文的夢魘中走出來!太陽雖然暖和,還得要你親自去曬。
這本書主要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為主要的編寫內容,是「作文基本功」的姊妹作。它是緊接「作文基本功」之後的實兵演練,內容從描寫文、記敘文、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每一種文體都提出若干種寫作策略,希望能改變同學們一招半式闖江湖的寫作習慣。只要您肯下真功夫用心揣摩,按圖索驥,相信每一次習作都會迸出燦爛的火花。
謹識於大塊齋 民國九十五年九月
◎ 你從來不懂得寫出最真實的感受
當我還是莘莘學子的時候,好像沒有人有系統、有步驟地教我們寫作文?因為老師課教不完!
當我已是為人師表的時候,好像也沒有效率、有計畫地教學生們寫作文,因為我們課真的教不完!
課程似乎永遠是上不完的。因此,最後「作文教學」也就順理成章地點到為止。學生作文寫不好,老師作文改不完,為了應付學校抽查,只能在唉聲嘆氣中度過多少夜半孤燈的歲月,甚者,還自嘆命運多舛,一定是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這輩子要辛辛苦苦地還這個債,認命地讓朱顏改、佝僂著背、視也茫茫、髮也蒼蒼、齒牙又動搖,扛著「清高」卻又「坎坷」的道路,一步一步地提著良心的燈,戰戰兢兢地踐履著漫長而無邊的責任,最後,還要一起承擔「作文能力愈來愈低落」的幫凶罪名。
說說我自己吧!
我平生的第一篇作文,你一定猜到了,它是——「我的志願」。那個年代都是從「我的志願」開始我們灰頭土臉的作文人生。從此,多數人都視作文為畏途,成就的永遠只有少數的幾個人。作詞作曲家李壽全先生寫過一首「我的志願」,那首歌的最後是這麼說的:「慢慢長大以後,認識的人越來越多;慢慢你會知道,每個人都差不多;慢慢你會知道,人生就是這麼過。」贏得很多人的迴響,那是一種解放。
「我的志願」,對我來說是一把匕首。在幼小心靈中,我被狠狠地捅了兩刀。這得從我的父親談起。
我的父親,雖然沒有像朱自清的父親那麼偉大,偉大的爸爸要很困難地跨過鐵道,去買朱紅色的橘子,加上蹣跚地步伐,才算擺成一個感人肺腑的「背影」。記憶的箱子,雖然裝不了太多東西,但是,我的父親,他顯然是個好爸爸,這個形象跟我的作文有關,我記得很清楚。照理說,世代佃農的人家,只有古樸的曬穀場和幾條老牛,可以驕其妻妾。他想把兒子雕塑成才子,他不是客家人,但是他很硬頸。
小三的某一天,我就要寫第一次作文了,我那只有受過兩年中文教育的父親,一定偷偷想過很多回,盤算如何讓他的準農家子弟徹底翻身的方法,從他很容易被看穿的眼神,我們父子彼此心照不宣,很快各就各位。那個晚上,父子倆在燭火下沙盤推演,老爸信誓旦旦地告訴我,老師會出什麼作文題目,從南到北大家都知道小三的第一篇作文題目永遠是:「我的志願」。
說著說著,父親拎著我走出戶外,曬穀場上秋老虎的餘熱未褪。老爸在絲瓜棚下,煞有介事地娓娓道出「他」的志願。記得,那是個靜謐的秋夜,滿天星斗,蟲鳴啾啾,感覺好極了!月娘的餘暉稀稀疏疏地照在父親的臉,樹影婆娑,他滔滔不絕,像棵大樹,也像個巨人。這篇作文,我決定做個孝子,完成父親的志願——鄉長。那種情境之下,你完全了解繼志述事,是多麼重要的一件差事。
從交完作業開始,老爸三天兩頭劈頭就問:「老師改得怎麼樣?作文發了沒?」他比我還關切。
老師終於挑出了三篇佳作,並且公開在課堂上朗誦了一遍。沒有我。那三位同學每人得了一支利百代鉛筆,和一包價值五毛錢的健素糖。
銜老爸之命,請教老師哪裡沒有寫好?
老師說:「阿明仔,小小年紀怎麼這麼不長進,只想當個鄉長。」原來是志願太小了。老師給我乙,他沒說我寫得好不好。這是我作文路上的第一刀,代父流血,隱隱作痛。但我並沒有絕望。
四年級,仍然是同一個老師教,第一篇作文,仍然是:「我的志願」。我天真地想,老師好像在給我機會。我鬥志十足,也要從老師手上拿一支利百代鉛筆,還有那五十顆甜蜜蜜的健素糖。
回家告訴爸爸,作文又寫「我的志願」了。
「哦?」爸爸顯然失望了,他了解老師等第的意義,更加賣力地當他的農夫。他眉宇深鎖。看來他完全相信: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充其量我也只能是個拿鋤頭的命。那是個黯淡的月,也沒有星光夜語,我自個兒編織:「我的志願」。深思許久,自忖:老師是學科學的,他不是常講政治是條不歸路嗎?當鄉長,我真笨,我怎麼這麼沒有神經。我想寫科學家才是對味的,於是審慎地選擇了科學界的巨人——愛因斯坦,夠嗆了吧!一時之間,不免感到沾沾自喜。很久沒看到老爸笑了。課堂上寫得很順手,很期待發作文的那一刻,希望得個甲上,萬一被叫起來念的時候,ㄧ、ㄩ和ㄥ、ㄣ千萬要分清楚。
我耐心地等待,老師好像常常看著我,這是個好兆頭,心裡想如果寫得好被貼在公布欄上,爸爸一定會很驕傲地再摸摸我的頭。該發作文的前幾天,我興奮得睡不著,忍著沒告訴爸爸:「老師關懷的眼神。」
結果,我錯把愛因斯坦寫成牛頓,又被老師海削了一頓,那顆蘋果害死了我。這是作文路上的第二刀,血在我心裡迸射,我這才知道爸爸內心深沉的痛。從此以後,蘋果成為我最討厭的水果。
歲月如流水,流到什麼階段,照理說就應該有什麼樣的時尚。可是,到了五年級,換了老師,第一篇作文又出了一道令人怵目驚心的題目:「我的志願」。老爸常說:「人生的路不好走。」我想也是,「我的志願」,寫了兩次還不夠,這是什麼社會呀!
這一回,我帶一點抱怨和幾分感傷,完成了沒有什麼新鮮感的作文。
「大家都這麼說:在秋收農忙的時候,農人總是戴著斗笠,抱著稻穗笑呵呵!是嗎?
大家都這麼說:在夕陽滿天的時候,牧童總是騎在牛背上,吹著橫笛向晚霞!是嗎?
我沒有看過農夫抱著稻穗笑呵呵,我這個每天騎在牛背上的牧童,從來不曉得橫笛為何物?……」
怯生生地,我站在講台前唸著我的傑作,很有光宗耀祖的感覺。原來,農人的孩子也能寫好作文。(當時很多深奧的詞語不曉得哪裡抄來的?)
我的志願大概的主題是:我尊敬農人,如果可以,將來我不想再當苦哈哈的農夫了。
何留吾老師斬釘截鐵地宣布:「林x進寫得很好,很有寫作天分。」他給我甲上上,從此我就飛上枝頭變鳳凰,彷彿成為一個小小的文學家了。長大以後,跌跌撞撞,倒成了個不折不扣的教書匠。
不久以後的某一天,老爸走出絲瓜棚,站在田埂邊,鋤頭上肩:他滿足地摸摸我的大頭:「作文好了,每一科都會好。」老爸活脫像個絲瓜棚下的哲學家,他的話到現在都還很管用。
◎ ◎ ◎ ◎ ◎ ◎ ◎ ◎ ◎ ◎ ◎ ◎
在黑板上出個題目,簡明扼要說幾句,就讓學生埋頭寫作文,是從前的作文文化,老師們並沒有懈怠,因為過去都是這麼教作文的。回想作文課的現場,自然是雙手托腮者有之,給老師來個畫像的有之,絞盡腦汁的有之,聊天哈啦的更是不少。到了第二堂課下半節,大家火燒屁股,這才振筆疾書了起來,趕得及的暗自竊喜地交給老師,多數人最後都是苦苦哀求:「老師明天交好不好?」這種結局,有經驗的老師都心裡有數,這是個失敗的作文課,寫得好的準沒幾個。
老師們也習慣了這種收作業的方式,因為老師的老師早就告訴他們:「寫作是天分,改作文是命。」所以,老師們認命又沒命地把黑髮漸漸地改白了;學生們也習慣了這種交作業的方式,因為他們從來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是個作文高手,所以,學生們苦命又賣命地把童年寫走了。
漸漸地,寫作文就成了大家公認的苦差事。學生也很體恤老師批改作文的辛勞,儘量從老師僅有的提示中去配合演出,所以,大多數的作文都寫得很像,老師的評語也差不多,作文嘛!反正就是這麼一回事。聰明的學生都清楚,不要跟自己過不去,依照老師的說法按圖索驥,準沒錯。這樣的寫作態度漸漸約定俗成,老師不強求學生,因為寫作是天分;學生不強求自己,因為作文寫得好的,總是那幾個。
所以,你從來不知道你會寫作文,甚至很冤枉地在作文面前自卑了一輩子。
感謝「我的志願」這個作文題,如果不是寫了三遍,我不會有機會發現,原來用最熟悉最真誠的感受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我相信每一位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有很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也都有感染人心、引起共鳴的能力。由於作文命題的技術千篇一律,了無新意,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所以,學生寫不上來;由於作文教學沒有按部就班、有系統的實施,所以,學生寫不下去。
學生對於審題、立意、構思、選材、布局等名詞耳熟能詳,可是當他們在進行寫作時,沿用一招半式闖江湖的模式,提筆就寫,一瀉千里,管他去死,腦子裡完全不存在這些基本概念。不管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教好,還是作文的基本功沒有學好,這個問題沒有人去正視它、反省它,所以也就「想當然耳」,在作文的國度,我們成了不會寫作文的子民了。作文的種子沒有興土宜,作文的生產力怎麼大豐收?
在我們生活中的每個領域,都需要成熟的語文表達能力,正確傳遞訊息是起碼的寫作要求。但是,過去我們作文的學習過程,都在說明文的世界裡打轉,資料是老師剪貼的,說起道理天馬行空、依樣畫葫蘆,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不同的學生,寫出來的東西都大同小異,這完全是因應各級作文考試下的產物,不管什麼題目都是一種寫法,聯考八股文於焉形成。
過去作文教學的方向除了僵化的應試導向外,另外,就是把學生當成中國文學系學生來雕塑。這兩種方向都造成填鴨式的作文教學,讓學生養成以寫問答題的方式來寫作文。要知道,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讀中國文學系,但是每一個人從小學到高中的養成階段,都應該具備基本的語文表達能力。
就像口頭表達能力一樣,每個人都有能力說得清楚;語文的表達能力不也是如此嗎?只是口頭的表達能力,只要雙方溝通良好,就達到傳遞訊息的表達效果。語文的表達能力,由於是透過文字的寫作,在「真實」、「精準」的基本條件下,它要求完整、明白、流利、周密。所以,嚴整度比口頭表達高。從小學到高中,接受了整整十二年的寫作歷程,仍然培養不出基本的「作文力」,除了教育政策外,「教」和「學」都有很大的問題。
如果你也是在第一篇作文「我的志願」後,就摔下萬丈深淵而心灰意冷的失敗者,請聽我說:作文的基本功應從真實出發,然後再發展想像、虛構、思考等進階層次。其實每一個人都具備雄厚的作文力,寫作的第一次,就從最熟悉的材料、最深刻的印象、最真實的經驗開始,這往往就是一趟愉快的作文旅程。
我可以從「我的志願」的斑斑血淚中脫穎而出,你也可以從真實的筆下出類拔萃。如果「作文力」對您是一種不可避免的需要,那你就要從作文的夢魘中走出來!太陽雖然暖和,還得要你親自去曬。
這本書主要以各種文體的寫作策略為主要的編寫內容,是「作文基本功」的姊妹作。它是緊接「作文基本功」之後的實兵演練,內容從描寫文、記敘文、抒情文、說明文、議論文,每一種文體都提出若干種寫作策略,希望能改變同學們一招半式闖江湖的寫作習慣。只要您肯下真功夫用心揣摩,按圖索驥,相信每一次習作都會迸出燦爛的火花。
謹識於大塊齋 民國九十五年九月
請你帶著功夫打仗去
這一本小冊子是歷屆指考國文作文的總彙編,收錄的內容卻遠溯自傳統大學聯考的作文題。整體來說,我們編寫分析的範圍從民國八十六年到九十五年的作文試題。每一題都作精當詳盡的題型分析與提供精準有效的應考對策;九十一年指考以後,並附錄優質範例,最後提供作文基本功,讓你結結實實再愛作文一次。
同學們都知道,指定科目考試是從民國九十一年才開始實施的,我們增加收錄八十六年到九十年的傳統聯考作文題,是因為大考中心在九十一年才計畫實施的指考作文,事實上在民國八十五年已經開發完成,大考中心悄悄地於民國八十六年進駐闈場,因此,指定考科國文作文新題型,就在這一年搶先攻略了大學聯考作文的灘頭堡。
從春寒料峭、陰晴不定到漸漸燠熱燥悶的天氣,靈敏的你,應該早就嗅到聯考戰場隱隱約約的煙硝味。是的,聯考的大機器即將啟動,那將是你光宗耀祖,同時也是年年紅樓賀聲不絕的盛事!輕聲細語地向你打聽:「國文作文,你準備好了沒?」
指考作文是真槍實彈的檢驗你的寫作才華,在這緊鑼密鼓、枕戈待旦的一刻,雖然你已經勝券在握了,我們還要叮嚀你:「仍要虛心的將作文的基本技巧走一遍,仍要地毯式的將歷屆考題模擬一回。」針對每個年度的題型設計,認真的思考它的測驗目標,每天固定花一點時間琢磨琢磨,具體有效的進行實際寫作。
指考的基本題型,少不了以記敘、寫景、抒情為主的寫作要求,這種題型旨在考查學生能否結合生活範圍的體驗、表述生命世界的體悟,這種題型並無城鄉差距,適合不同背景考生作不同面向、程度、層次及方式的發揮。同學在故事的謀篇設計、情節的起伏穿插、人物景物事物的刻畫摹寫、修辭的靈活運用、句法的巧妙連綴,都要全面模擬鍛鍊,至少將歷屆指考作文題走一遍。從命題角度來看,這些題目都具有代表性,可以窺知寫作測驗目標的端倪。同學要在最短時間內培養出──因應不同寫作目的與作品的性質、建構適切的寫作方式──的應考能力,發展出具備構思選材與資料整合、遣詞造句與篇章組織、文學想像與文學技巧的寫作條件。故事性為主的文章,要把握「情」的呈現;議論分析型的文章,要注重「理」的建立。這樣就不難寫出一篇合「情」合「理」的好文章來。
趁著春暖,學科能力測驗你已經牛刀小試了,經過幾個月的摩拳擦掌,一身是膽的紅樓戰士,弓在肩,刀也隨時可以出鞘;站穩你的馬步,講究你的背影,像個紅樓才子的模樣, 一群麾士學弟在看呢!亮出你的真本事,請你帶著功夫打仗去,上你最有勝算的舞臺,演一齣建中人歷久不衰的老戲碼!七月天,你們要在各個戰場一齊燦爛!我們在紅樓腳下頂著太陽等你從容回來。到時候,帶著你不願意聲張的驕傲回家,我們偷偷地再偉大一次!
96.04.30
同學們都知道,指定科目考試是從民國九十一年才開始實施的,我們增加收錄八十六年到九十年的傳統聯考作文題,是因為大考中心在九十一年才計畫實施的指考作文,事實上在民國八十五年已經開發完成,大考中心悄悄地於民國八十六年進駐闈場,因此,指定考科國文作文新題型,就在這一年搶先攻略了大學聯考作文的灘頭堡。
從春寒料峭、陰晴不定到漸漸燠熱燥悶的天氣,靈敏的你,應該早就嗅到聯考戰場隱隱約約的煙硝味。是的,聯考的大機器即將啟動,那將是你光宗耀祖,同時也是年年紅樓賀聲不絕的盛事!輕聲細語地向你打聽:「國文作文,你準備好了沒?」
指考作文是真槍實彈的檢驗你的寫作才華,在這緊鑼密鼓、枕戈待旦的一刻,雖然你已經勝券在握了,我們還要叮嚀你:「仍要虛心的將作文的基本技巧走一遍,仍要地毯式的將歷屆考題模擬一回。」針對每個年度的題型設計,認真的思考它的測驗目標,每天固定花一點時間琢磨琢磨,具體有效的進行實際寫作。
指考的基本題型,少不了以記敘、寫景、抒情為主的寫作要求,這種題型旨在考查學生能否結合生活範圍的體驗、表述生命世界的體悟,這種題型並無城鄉差距,適合不同背景考生作不同面向、程度、層次及方式的發揮。同學在故事的謀篇設計、情節的起伏穿插、人物景物事物的刻畫摹寫、修辭的靈活運用、句法的巧妙連綴,都要全面模擬鍛鍊,至少將歷屆指考作文題走一遍。從命題角度來看,這些題目都具有代表性,可以窺知寫作測驗目標的端倪。同學要在最短時間內培養出──因應不同寫作目的與作品的性質、建構適切的寫作方式──的應考能力,發展出具備構思選材與資料整合、遣詞造句與篇章組織、文學想像與文學技巧的寫作條件。故事性為主的文章,要把握「情」的呈現;議論分析型的文章,要注重「理」的建立。這樣就不難寫出一篇合「情」合「理」的好文章來。
趁著春暖,學科能力測驗你已經牛刀小試了,經過幾個月的摩拳擦掌,一身是膽的紅樓戰士,弓在肩,刀也隨時可以出鞘;站穩你的馬步,講究你的背影,像個紅樓才子的模樣, 一群麾士學弟在看呢!亮出你的真本事,請你帶著功夫打仗去,上你最有勝算的舞臺,演一齣建中人歷久不衰的老戲碼!七月天,你們要在各個戰場一齊燦爛!我們在紅樓腳下頂著太陽等你從容回來。到時候,帶著你不願意聲張的驕傲回家,我們偷偷地再偉大一次!
96.04.30
我在實小撞見一株樹
一株新苗在國語實小的國土上安身歸化落了籍,從此,準畢業生們暫時忽略其他樹爺爺的存在,為它澆灌,為它呵護,就像師長們很有耐心的諄諄化育。我的心裡只是想著:將來那裡會有一棵樹,是我們的孩子在老師們的帶領下親自栽種的樹,一棵樹本能的站在那裡,煞是英挺!我要告訴我的兒子:﹁能做一棵大樹,就不要只做一片葉子。﹂
大自然是美不勝收的,清風明月、晨曦晚照、高山流水、松風海濤,往往讓我們目不暇給。樹也有它系出名門的美感,樹的糾繞蟠屈、樹的向下扎根、樹的向上昇華,都是它的畫像,樹有很多種口味。有時候,遇見一株美麗的樹,你會很輕易的嘆為觀止!
有的樹嚴謹而穩重,有的樹飛揚而瀟灑,有的樹柔緻而依人,有的樹剛毅而敦厚。遇見一株可愛的樹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樹給人的視覺印象豐富而多樣,流淌在心靈的,卻是簡單的快樂,恆久的寧靜與不變的立場。
我在實小撞見一株生命現象強大而充沛的柚子樹。比起校園中豔麗耀眼的花海,頂天立地的樹王,它是一株小小的希望,離熬出頭還有一段漫漫的歲月。停下腳步來仔細看一看這株幼嫩嫩的小樹苗,它有無限欣欣向榮的可能,是美麗的邂逅,也是一齣浪漫故事的開始。
有一天,這株樹也會長成它的身軀,成為樹族中的中流砥柱。也許亭亭玉立、也許矮矮墩墩、也許戟劍森森、也許張牙舞爪、也許搖曳生姿、也許佝僂其中,不管它是那一種臉孔,都會是令人愉悅的蛻變。孩子,你也是師長們精心培植的根苗,今後,你將從實小的盆栽移到另一方有風有雨的大地上,結實的踏出你的第一步,你也要是一棵有模有樣的大樹,讓我們能在你的樹蔭下,搖著團扇,驕傲地口述你的歷史。
小樹沐浴在夏日薰風之中,隨著畢業生的各奔前程,它抽芽放蕊,應有一番自在自立的心情。根扎在哪裡,家就在那裡,命運已然註定,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它會默默展開生之傳奇,等你們回來檢視它的茁壯與歌頌它的綠意盎然。有一天,枝頭滿春綠,它能招蜂也能引蝶,螞蟻會迤邐出溜,蟬在枝枒引吭高歌。樹是活的。
樹雖不能言,也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興衰,它也應該婉約有情,不必等到成為參天古木,鬱鬱蔥蔥,綠蔭扶疏,黑壓壓一片,你們才衣錦榮歸,有空你們都可以回來走走,聽聽老師的聲音,看看小樹的綠意。樹只知道專心長大,然後提供鳥兒的家,為小朋友伸展蔭涼的樹影。樹的可愛,就在它有一種努力向上生長的樣子;人的的可貴,也是在他不斷的奮鬥。
孩子們,不管颳風或下雨,你都要時時溫習樹的性情。
這樣子,我在實小撞見一株樹,就不會成為無稽之談了。
大自然是美不勝收的,清風明月、晨曦晚照、高山流水、松風海濤,往往讓我們目不暇給。樹也有它系出名門的美感,樹的糾繞蟠屈、樹的向下扎根、樹的向上昇華,都是它的畫像,樹有很多種口味。有時候,遇見一株美麗的樹,你會很輕易的嘆為觀止!
有的樹嚴謹而穩重,有的樹飛揚而瀟灑,有的樹柔緻而依人,有的樹剛毅而敦厚。遇見一株可愛的樹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樹給人的視覺印象豐富而多樣,流淌在心靈的,卻是簡單的快樂,恆久的寧靜與不變的立場。
我在實小撞見一株生命現象強大而充沛的柚子樹。比起校園中豔麗耀眼的花海,頂天立地的樹王,它是一株小小的希望,離熬出頭還有一段漫漫的歲月。停下腳步來仔細看一看這株幼嫩嫩的小樹苗,它有無限欣欣向榮的可能,是美麗的邂逅,也是一齣浪漫故事的開始。
有一天,這株樹也會長成它的身軀,成為樹族中的中流砥柱。也許亭亭玉立、也許矮矮墩墩、也許戟劍森森、也許張牙舞爪、也許搖曳生姿、也許佝僂其中,不管它是那一種臉孔,都會是令人愉悅的蛻變。孩子,你也是師長們精心培植的根苗,今後,你將從實小的盆栽移到另一方有風有雨的大地上,結實的踏出你的第一步,你也要是一棵有模有樣的大樹,讓我們能在你的樹蔭下,搖著團扇,驕傲地口述你的歷史。
小樹沐浴在夏日薰風之中,隨著畢業生的各奔前程,它抽芽放蕊,應有一番自在自立的心情。根扎在哪裡,家就在那裡,命運已然註定,永遠沒有顛沛流離之苦,它會默默展開生之傳奇,等你們回來檢視它的茁壯與歌頌它的綠意盎然。有一天,枝頭滿春綠,它能招蜂也能引蝶,螞蟻會迤邐出溜,蟬在枝枒引吭高歌。樹是活的。
樹雖不能言,也不解語,可是它也有生老病死,它也有榮枯興衰,它也應該婉約有情,不必等到成為參天古木,鬱鬱蔥蔥,綠蔭扶疏,黑壓壓一片,你們才衣錦榮歸,有空你們都可以回來走走,聽聽老師的聲音,看看小樹的綠意。樹只知道專心長大,然後提供鳥兒的家,為小朋友伸展蔭涼的樹影。樹的可愛,就在它有一種努力向上生長的樣子;人的的可貴,也是在他不斷的奮鬥。
孩子們,不管颳風或下雨,你都要時時溫習樹的性情。
這樣子,我在實小撞見一株樹,就不會成為無稽之談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