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山太平索道往下走,可以看到山腳下有一大片青翠欲滴的竹林。沿途有傾圮的破廟,殘朽的禪寺,焙茶的老叟,優閒的雉雞;也有懸泉飛瀑,澗谷綠潭,白泉如練傾瀉直下,溪水如鏡清澈見底。在芙蓉峰和枕頭峰之間,翡翠池靜靜地流淌著。四周都是黃山特有的竹子,每一片青綠的竹葉都詩意得很,你會陶醉在這種情境中而物我兩忘,李安取竹林做比劍的場景,讓天下人眼界為之一亮,嘖嘖稱奇!但是很少人注意片名–「臥虎藏龍」的由來。
在竹林旁的野徑間,一座只剩斷垣殘壁的禪院,破舊荒涼,蔓生的雜草兀自崢嶸著,橫躺著的一塊灰褐的老石,上頭刻著「臥虎」兩個大字,鮮紅的光彩,不會放過任何朝覲的遊客,觀光的旅者也爭著與它留影。臥虎,虎虎生威,人人見得著。那龍呢?飛躍在天,在無盡處?還是潛藏於地,在隱微處?仰觀天影,緲不可知;我走入了溪谷。
溪色如碧,清涼沁人,溪底的勝景不遑多讓,迷人的風光,一幕接著一幕,你很容易忘記剛剛所興起的好奇。尋尋覓覓,覓覓尋尋,翡翠池的右側,最隱密的石群間,終於出現一塊不顯眼但老而彌堅的石頭上,鐫刻著翡翠一般綠的「藏龍」二字。我沉思了許久。黃山天下奇,固然不假;龍藏於密,含章不爭,更是黃山腳下的傳奇。
北臺灣的藏龍,在紅樓的每個黑板前、在滔滔不絕的鐸聲中。黃山的龍,雖然潛藏難找,尚可以撥荊棘而見龍跡;建中的龍兄龍弟,韜光養晦,數十年如一日;龍姊龍妹,樹木樹人,仍不改初衷。奮勉留給自己,光彩留給學生。建中的臥虎,虎姿不凡,人來人往,大家都叫他們「紅樓才子」;建中的藏龍,變化莫測,能以美利利建中,不言所利,大矣哉!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原本神龍見首不見尾,難以窺其全豹。六、七年前龍界開了一扇門,想一窺建中藏龍的獨門絕學有譜了,「建中學報」堂堂推出第七期!
建中的光環,是凝聚百年來建中人的星星之火,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建中的偉大,是累積萬千學子從南海路上走出來的自由學風。初來建中,我以「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而戰戰兢兢;深耕建中,我以發現教育界精英齊聚建中而欽佩驚喜。每一個清晨,我都有一種近乎狂熱的盼望,盼望又是美麗的一天,有理由佇留紅樓川堂,分享琳琅滿目的捷報,令人快意的是,它竟然可以一直的來,不停的連戰皆捷。這樣的成就,光有第一流的學生是不夠的!
百年老店可以寫的故事很廣,可以歌頌的人物很多,百年以後呢?學生有學生要肩負的傳統與使命,老師們也沒有閒著。放眼望去,「建中學報」已經孤單寂寞地走了七個年頭。建中師長們有建中師長們的邏輯,不為別的,卓越,就是要永遠走在最前頭!眼看著學報端出一道道的嘉肴美味,我忍不住要說:「建中的老師真的是第一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